昨日,南普陀寺方丈則悟大和尚向貧困户發放慰問品。(記者 黃嶸 攝)
隨行的醫生志願者為羣眾量血壓。(南普陀寺慈善會 供圖)
遞四方香港末端1月13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為愛相聚,與愛同行。昨日上午,2021年“愛心廈門·愛暖萬家——新春送暖進社區系列活動”正式啓動,活動由市人大機關文明辦、市民宗局、市醫保局、南普陀寺慈善會聯合主辦。
據悉,這是系列活動舉辦的第二年,旨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精準扶貧的重要論述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一次深入貫徹“愛心廈門”建設的生動實踐,既發揮機關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也廣泛聯合社會各界的愛心力量。活動期間,主辦單位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將深入158個社區,為約2000户家庭送去新年祝福和温暖,預計將發放慰問金和慰問品共計300多萬元。
【遞四方香港末端】
收到慰問品和祝福
困難羣眾喜笑顏開
昨日早上,低温沒有令愛心人士的熱情退卻,市人大機關文明辦、市民宗局、市醫保局、南普陀寺慈善會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們分成三路慰問組,入户走訪黃厝社區、曾厝垵社區和岳陽社區多户家庭,愛心暖意在街巷小道間、在居民家中流淌。
在黃厝社區,慰問組一行首先來到張先生家。張家一家四口,張先生的父親和姐姐都患有精神疾病,平時只能待在家中休養,母親歲數大了,幹不了重活。除了母親的養老金和小塊田地的微薄租金,家中的重擔幾乎都壓在張先生一人的肩上。“你要挺直了腰桿,要對生活有信心,我們堅信你們一定會渡過難關!”南普陀寺方丈則悟大和尚鼓勵張先生,並將慰問品和慰問金送到他的手中。“謝謝大家!”張先生感激地説,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很關心他們一家,他會努力工作生活,照顧好家人。
穿過蜿蜒的小巷,慰問組緊接着去看望林女士。林女士的小女兒介紹,母親患有精神殘疾,又因摔倒只能藉助輪椅行動。早年父親遇車禍過世,目前唯有母女倆相依為命。慰問人員看到,母女倆居住的單間房內只有一張上下鋪和一些雜物,他們將慰問品和慰問金送給母女倆,囑咐她們多買些御冬的衣物用品,有困難及時找社區和志願者。“希望你們生活越來越好!”臨別時,慰問人員特意用閩南話送祝福,林女士開心地笑起來。
【遞四方香港末端】
結對共建 南普陀寺慈善會牽手158個社區
新春送暖進社區系列活動自舉辦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020年,南普陀寺慈善會與91個社區進行愛心結對共建,2021年,南普陀寺慈善會在與原有共建社區保持合作的基礎上,又與67個社區達成愛心結對共建,使活動沉入更廣泛的社區,深入更多居民家中。
一位參與活動的街道工作人員深有感觸地説,受到幫助的困難家庭對愛心人士和愛心義舉總是心懷感動、感激和感恩,他們將這些幫助和關懷謹記在心,心存愛心善意。儘管大家在這段時間遇到些許不如意,但他們相信有一天會改變困境。不少人在日子好起來以後,也加入愛心隊伍,將大愛薪火相傳。
南普陀寺慈善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紮根社區,他們能精準識別困難羣眾,全面瞭解及掌握他們的基本情況,切實解決他們遭遇的困難,紮實做好精準扶貧,助力“愛心廈門”建設。接下來,慈善會還將與社區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機制,通過慈善項目,發展社區志願者團體,吸納社區慈善力量,幫扶社區的困難羣眾和弱勢羣體,達成慈善會與社區的共建模式。
精準幫扶 提供義診助學等提升羣眾獲得感
在昨日的活動中,隨行的醫生志願者還為困難羣眾義診,送去實實在在的健康服務。“我們開展愛心慈善活動時發現,不少困難羣眾都是因病致貧,為他們送醫送藥能解決很多實際困難,所以我們就把服務做好、做到家。”南普陀寺慈善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慈善會的義診院集結了近400名醫生,包括多位名醫專家,涵蓋中醫內科、兒科、骨傷科、皮膚科等,僅2020年義診團隊就深入街道社區開展十餘場專項義診活動,累計為1.04萬人次提供幫助。
除了義診外,南普陀寺慈善會在新春送暖進社區系列活動中還開展助學慰問、心理疏導等精準幫扶,有時聽説獨居的老人沒有電視,慈善會專門送去電視,送上一份樂趣和陪伴。慈善會要求志願者入户慰問前,必須瞭解困難羣眾的家庭狀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慰問,而慰問時長在30分鐘至1小時,讓困難羣眾切實提升獲得感。
南普陀寺慈善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隨着活動的擴大,許多醫生等行業專家加入到愛心隊伍中來,今年,廈門指月茶文化有限公司的葉梓女士捐助了108萬元現金,為活動貢獻力量。越來越多愛心力量的匯聚,讓愛的種子播撒到更多人心中,慈善會堅信這將形成愛心奉獻的良性循環,不僅對困難家庭起到物質上的幫助和心靈上的慰藉,更為進一步塑造、豐富和提升文明友愛、向善向上的廈門城市內在精神和人文温度助力。
【遞四方香港末端】
廈門南普陀寺慈善會
廈門南普陀寺慈善會是妙湛老和尚於1994年12月份創辦,是在民政部門登記註冊的、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5A級社會組織。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南普陀寺慈善會共有會員76847人,捐助中小學校120多所,捐助社會公益慈善事業各項善款2億餘元,慈善足跡遍及全國23個省份、自治區和直轄市。
(記者 林路然)